各殿導覽

主祀神尊

舊廟鎮殿觀觀世音菩薩

舊廟鎮殿觀觀世音菩薩

佛家諸菩薩之一,法號「觀世音」,略稱「觀音」'亦作「觀自在」,俗稱「觀音媽」;以大慈大悲、救苦救難之精神,普渡眾生,恆世尊稱為「觀音佛祖」。
 佛教經典所記載之「六觀音、七觀音、三十三觀音」等,均應屬化身。目前佛家所崇祀之觀世音菩薩,是六觀音中之「聖觀音」,應為一切觀音之總體。
 觀世音菩薩相貌端詳慈祥,經常手持淨瓶楊柳,具有無量的智慧和神通,世間眾生遭遇災難,若一心稱念觀世音菩薩聖號,菩薩即聞聲救苦,因此尊稱「大慈大悲救苦救難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」,是民間信仰所崇奉「家堂五神」之首,常繪製於家中神畫「觀音媽漆仔」上,與自宅家祀神一同晨昏祭祀,遂有「家家阿彌陀、戶戶觀世音」的讚譽。
 民間敬奉觀音為主的三個節日:二月十九日為觀音佛誕日、六月十九日為觀音成道日、九月十九日為觀音出家紀念日。
南海普陀山觀音佛祖

南海普陀山觀音佛祖

為弘揚觀音佛祖大慈大悲精神,民國一○七年農曆二月廿六日,本寺董事長郭江源、監事長李安成率領董監事一同前往觀音佛祖祖庭-浙江南海普陀山朝謁,並於普陀山普濟禪寺圓通寶殿,恭迎觀音佛祖金身法相返臺永鎮葫蘆寺,祈願慈暉遠蔭 佛光普照。
文殊菩薩

文殊菩薩

佛家諸菩薩之一。謂為文殊師利,亦作曼殊室利;義譯為妙首、妙德、妙吉祥等,文殊或曼殊,是妙之義,師利或室利,是頭之義,德之義,吉祥之義也。
 文殊師利法寶藏陀羅尼經:「爾時世尊告金剛密跡主菩薩言:『我滅度後,於此南瞻部洲東北方有國名大振那(即大支那)其國中有山號曰五頂(即五臺),文殊師利童子遊行居止,為諸眾生於中說法』。」
普賢菩薩

普賢菩薩

佛家諸菩薩之一,以行願廣大侍佛右(文殊菩薩以般若其深侍佛左),代表一切菩薩。
 普賢,亦作普吉,梵語謂之「三曼多跋陀羅」。大日經疏:「普賢菩薩者,普是遍一切處,賢是最妙善義,謂菩提心所起願行,遍一切處,純一妙善,備具眾德,故以為名。」
韋馱尊者

韋馱尊者

佛教護法神,「四大天王」下「三十二將軍」之一,姓韋,名琨,世稱韋將軍,擁護東勝神洲,西牛賀洲,南贍部洲等,佛法最力之護法神。
伽藍護法

伽藍護法

伽藍菩薩係原本指記載於《七佛八菩薩大陀羅尼神咒經》的十八位護法伽藍聖眾,後來祇園精舍的三位功臣也被列入伽藍聖眾之列,使伽藍聖眾增至二十一位。每日的早晚課誦中,都會誦《伽藍讚》:「伽藍主者,合寺威靈,欽承佛敕共輸誠;擁護法王城,為翰為屏,梵剎永安寧。」以感恩伽藍菩薩護法的功德。法像為圓目怒視、手執雙斧,威風凜然。
 佛經並沒有以關羽為伽藍菩薩的記載,隋代以前,本來也無這種習俗。其由來傳說跟天台宗祖師智顗大師有關。其緣由乃大師雲遊至當陽玉泉山。閉目養神,朦朧中關羽向他稽首,稱久聞禪師之名,願拜為師,智顗大師便收之為徒,為其受戒,天台宗便將伽藍塑為關羽形象,各地佛寺仿效,變成了今日關羽為伽藍的情況。
瑤池金母

瑤池金母

瑤池金母,俗稱為西王母、王母娘娘、金母元君、西華金母等,信徒尊稱「母娘」。西王母是由化生萬物的西華至妙之氣所結氣成形,又云與東王木公共理二氣(東華至真、西華至妙)而養育天地、陶鈞萬物。
 仙人得道昇天,需先拜木公、後謁金母,後始得昇九天入三清,拜太上覲奉元始天尊。西王母為女仙之宗,以德配坤元,育養天地,統轄三界十方女神,乃女神至尊、女仙之首。天上天下、三界十方,女子得道登仙者,都隸屬於西王母管轄。
 相傳瑤池有桃樹,三千年一生實,而《漢武帝內傳》中亦載有 西王母賜漢武帝三千年結果之蟠桃事。因此,西王母開蟠桃會的故事深入人心,如「群仙慶壽蟠桃會」、「瑤池會八仙慶壽」、「麻姑獻壽」等典故也一直為人所傳誦。道教和民間一直將 西王母作為長壽的象徵,以西王母作為金籙延壽道場的主神。
天上聖母

天上聖母

天上聖母—媽祖。媽祖,姓林名默,祖籍福建莆田湄洲嶼,生於宋太祖建隆元年(西元九六○)三月廿三日。千年來人們對媽祖的稱呼,從通玄神女,而神姑、娘媽、媽祖婆,以至「天上聖母」,而官方封號則由夫人、妃、聖妃、天妃以至天后,給予最高的崇敬,臺灣民間社會的信眾,則恭敬而親暱地稱為「媽祖婆」。千年來媽祖靈應的傳奇神蹟,經由民間社會的一再傳播,不僅成為沿海各地敬仰的全能神祇,更隨著漁夫、水手、海商及向海外的華人移民傳遍海內外。一般則尊稱為「天后」或「天上聖母」。
 本寺另有分靈雲林北港朝天宮、雲林麥寮拱範宮兩宮天上聖母鑾駕,長年駐駕本寺賜福,並於每年正月新春,率團前往北港、麥寮進香,恭請兩宮媽祖回廟過爐,兩三百位隨香信眾綿延街道,熱鬧非凡。
濟公活佛

濟公活佛

濟公活佛就是濟公菩薩,俗稱濟公、濟顛和尚。俗姓李,名新遠,出家的法號為「道濟」,人稱道濟禪師,是宋朝台州人,即今浙江省天台縣人。
 濟公禪師大智若愚,學富五車,性帶詼諧,不拘小節,生活隨性,若顛若狂,被稱為「濟顛僧」。為普渡眾生,常裝瘋賣傻出現市井,扶危濟困,化解頑冥,廣結善緣。其神化莫測,行跡難尋,明化暗渡,人莫知之,民間多以「活佛」尊稱。
 民間傳說,濟公是專管人間不平,又神通廣大的傳奇人物,他智鬥秦丞相,懲治嘲弄貪官污吏,常路見不平,拔刀相助,其行動多以嘻笑怒罵、幽默逗趣方式表現,一生充滿傳奇性色彩,雖言行彷彿瘋瘋癲癲,但救人無數,助人無盡。百姓尊稱「濟公活佛」。
關聖帝君

關聖帝君

關聖帝君名羽,字雲長,本字長生,河東解州(今山西運城解州鎮)人。東漢桓帝延熹三年(西元一六○年)農曆六月廿四日誕生,正氣浩然,義凜千秋,好讀左氏春秋是中華民族所崇拜之「武聖」,其一生忠君愛國,待人至信,謹守「孝悌忠信禮義廉恥」八德,受世人崇敬。
 民間傳說中,關羽從軍之前擅長簿記方法,保護商業利益,也因為祂管過兵馬站,長於算數,而且講信用、重義氣,故商家所崇祀為「武財神」,又以保佑「武市生意」(較為動態與急速的行業)最為靈驗,與福德正神保佑「文市生意」(較為靜態的行業)相輔相成,為最早的財神信仰。
福德正神

福德正神

福德正神-土地公是鄉土的守護神,俗諺:「田頭田尾土地公。」即是在描寫土地公的蹤跡無所不在,有人的地方,就有土地公,是台灣最普遍的民間信仰。
 民間流傳著關於土地公的傳說。相傳周朝一位上大夫的家僕張福德,其主人赴遠地就官,張福德帶女尋父,途遇風雪,脫衣護主,因而凍死途中。臨終時,空中出現「南天門大仙福德正神」九字,蓋為忠僕之封號;亦有一說擔任稅官的張福德愛民如子,善行無數,受眾人感念祭拜。民間多以正月初二日(商人作頭牙)、二月初二日(農人春祈)、八月十五日(農人秋報)、十二月十六日(商人作尾牙)為例祭日。
文昌帝君

文昌帝君

文昌帝君又稱「梓潼帝君」,為主宰功名利之神。帝君姓張,名亞子,居蜀(今四川)七曲山,仕晉戰死,民間立廟紀之。又尊為「文曲星」,專司文武爵祿科舉之本而受到讀書人崇奉。帝君司科甲立掌天曹桂籍文昌之事,皆能公正廉明也。今日莘莘學子求學期間,或於考試之前,常祈文昌帝君能庇佑元辰光彩、金榜題名。
 台灣地區每逢文昌帝君聖誕日或大考前夕,常見善男信女攜帶蔥、芹菜、蒜、桂花及菜頭,到文昌帝君座前虔誠祝禱,祈求賜予子女聰明(蔥)、勤學(芹菜)、會算(蒜)、富貴加身(桂花)及好彩頭(菜頭),亦有準備包子、糕餅、粽子祭祀,祈求「包高中」,成為一種有趣之民俗。